(2024年第5期,总第6期)
华东地区各通航单位: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受低温雨雪天气影响,部分通航飞机结构简单,不具备除防冰装置,受天气条件影响无法飞行。历史上,空中积冰导致了多起严重不安全事件,现下发关于航空器空中积冰的危害与处置提示,请华东地区各通航单位参考借鉴,举一反三,做好风险防范与管控。
当航空器在含有过冷水滴的云中飞行时,如机体表面温度低于0℃,过冷水滴就会在机体表面某些部位冻结并积聚成冰层,形成积冰。对飞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积冰,多发生在飞机机翼、直升机旋翼、发动机的进气道,风挡,空速管等曲率半径较小的部位。

1、案例一:2019年,某航校DA-42执行带飞转场教学。飞行前气象单和情报资料显示航路和目的地机场天气满足条件。广元航路2100米高度气温-2C°,接近玉龙航路点时,飞机外部出现水汽,机组打开空速管加温和备用气源;按计划航路管制协议和指令上2400米,机组决策看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返航;当到达2400米时,飞机完全进入云中,水汽充沛,机身出现大量积冰,飞机表速从140节迅速下降到110节,机组立即断开自动驾驶将油门功率减小(未收光)俯冲增速到140节,边下降高度边返航。在下降返航过程中报告管制积冰情况,到2100米,发现飞机积冰已经严重,继续申请下降至1800米,并建立目视飞行。到1800米高度保持,机身各个部位积冰严重,机组立即执行了QRH程序:遭遇积冰/严重积冰。进场和进近过程中,机组执行了0°襟翼进近和着陆。落地瞬间,机身的积冰全部脱落,滑回关车检查飞机机身结构全部正常。

分析:通用航空活动的低空航路、空域、野外起降点,缺乏及时准确的专业气象服务。
2、案例二:2013年1月2日20:57,隶属于美国某医疗转运公司的Bell407(机号N445MT)坠毁在爱荷华州清湖附近。该直升机于20:49由梅森市摩西医疗中心起飞,目的地为埃梅斯堡帕洛阿尔托悬医院。机上一名驾驶员及两名医护不幸遇难。经NTSB调查,事故原因为旋翼积冰导致的升力不足。

分析:大部分通用航空器不配备防冰系统(个别小型直升机的空速管加温都需要单独选配);例如应急救援等任务,飞行员迫于运行压力或公司压力,易忽视对积冰天气的研判和预防。
3、案例三:2019年,某航司空中客车H125直升机,在西藏执行物探任务时遭遇冻雨,机组立即调整航向飞离降水区域,飞行员利用无线电向地面机务(兼职指挥员)报告情况。经与甲方沟通,机长决定返航着陆并终止当日飞行计划。
分析:通航作业类飞行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偏远地区的通航飞行环境和食宿条件较差,众多因素易导致通航飞行员疏于对气象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对天气的研判;高原地区气象复杂多变,缺乏及时有效的气象资料获取途径。
1、运营人应当结合自身运行和机型特点,制定积冰的预防和处置措施。相关部门或人员加强对复杂天气的监控,及时下发通知,在已知存在积冰条件下禁止飞行。
2、机组主动获取天气信息,要充分了解自己所飞空域、航线区域的天气情况,积冰区域的范围和高度,收集气象预报资料,确定可能积冰条件,制定出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3、认真做好外部安全检查。冰雪天气对航空器的外部检查要格外仔细,确保机身表面无冰、雪覆盖,尤其是所有旋翼系统、桨毂、螺旋桨、机翼面、操纵面、调整片表面、夹缝、空速管和静压孔附近。部分机型配备可收放式起落架或轮式起落架,在寒冷天气,因热胀冷缩,管道连接处有可能发生渗漏油现象。
4、严禁带冰、雪、霜起飞。地面检查和运行时,应严格按照机型操作手册要求执行地面暖车检查或防冰系统检查(如有)。
5、飞行中误入积冰区要尽快脱离。
针对积冰风险,民航局曾多次发布安全运行建议,希望通航运营人及通航参与者不断学习,能及时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杜绝存在未知风险的盲目飞行。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通航安全管理平台
202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