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6期,总第7期)
华东地区各通航单位: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航空器防相撞也是中国民航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进入三月份以来,通用航空农林作业、训练飞行等任务逐渐增多,飞行量也不断攀升,每天有数以万计的航空器按照既定的航线或空域飞行,面对有限的空域资源,通用航空器防相撞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案例一:2024年1月2日,一架从北海道新千岁机场飞往东京羽田机场的某航空中客车A350客机在着陆时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冲八”(DASH8)救援机发生碰撞,事件导致“冲八”机上五人死亡,机长重伤。

分析:1、“冲八”机长未能正确理解管制员指令,从而越过等待线,造成跑道入侵;2、机长在复诵管制员指令而做出错误动作时,副驾驶迫于驾驶舱梯度或疲劳等原因,未做出有效的纠正提醒;3、通用航空器普遍较小,在高亮度跑道灯光映衬下不易观察。

(二)案例二:2024年3月5日,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上空发生了一起飞机空中相撞事故,某航一架DHC-8-300小型客机与某飞行俱乐部的一架C-172小型飞机空中发生碰撞,致两人死亡。
分析:官方的事故原因尚未公布,但通用小型航空器普遍未安装空中告警和防撞系统(TCAS),监视和避让手段受限。

三)案例三:2021年,一架智利海军直升机与无人机相撞。直升机上的一名乘客因碰撞而受伤。照片显示,这架无人机撞上了挡风玻璃。无人机穿透玻璃后又和直升机上的一名乘客相撞,乘客脸部被无人机桨叶割伤。
分析:无人机普遍体积偏小,不利于观察,且其活动的范围与通用航空器飞行范围高度重叠;科技的发展圆了许多人的飞天梦,但多数未经培训的无人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无序飞行甚至“黑飞”,严重影响通用航空飞行安全,带来诸多潜在风险。
1、自然因素:恶劣天气、电磁波干扰等;
2、人为因素:飞行员与管制员沟通不畅或无法正确理解;通用航空器飞行员对运输机场的运行程序和地面设施不熟悉;飞行员缺乏情景意识或忽视了对外观察等;
3、航空器因素:小型通用航空器普遍未安装空中告警和预防系统,航空器之间缺乏有效的监视和避让措施(例如,使用运输机场实施本场飞行训练的航空器,为避免对进离港航班造成影响,往往被要求关闭应答机和ADS-B);
4、在新形势下,“黑飞”无人机已成为通用航空低空飞行的一大危险因素。
1、加强宣贯教育,增强通航从业人员的防相撞意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积累增强飞行人员的情景意识,增强防相撞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加强通航企业运行管理,通过应答机、北斗、ADS-B等多重措施提升航空器的保障能力和监视能力;
3、加强机组资源管理,合理安排飞行机组,严格控制执勤时间,严禁超时飞行、疲劳飞行和带病飞行,减少人为差错;
4、加强对民用无人机的监管和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增强无人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天高任鸟飞”是每一名飞行员的美好向往,防止航空器相撞也是长期、永恒的安全话题,同一片蓝天,需要你我共同守护,需要每一名飞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通航安全服务平台
2024年3月22日